上海市浦东新区地方志,川沙抚民厅志[道光] 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 刻本 (清)何士祁修;(清)姚椿,(清)周墉纂 清道光十七年[1837]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。这是川沙设治后的第一部志书。清道光十二年(1832年),山阴何士祁莅任川沙抚民同知,十五年复任,时始议志事,何在序言中说:“详考上、南两邑新旧志乘所载之隶斯土者,而又历徵诸末备。草创为十二卷”。卷次为:疆域(一卷)、建置(二卷)、田赋(一卷)、水利(一卷)、武备(一卷)、官司(一卷)、人物(三卷)、杂志(二卷)。卷首设凡例、绘图,卷末附分隶原案。道光十六年冬,何士祁捐俸镌版。(凡例)中说,其叙事“必有关于国家建置之大,民生利病之实”。近人瞿宣颖《方志考稿》谓厅境“明中叶倭患炽时,已为海防要地,读所辑之旧事,想见血战之苦也。”
清文学家姚椿终生以教育为业,并致力于地方志事业,曾纂修《[道光]禹州志》二十六卷、《[道光]川沙抚民厅志》十二卷。并对方志理论有所阐发。
清道光十六年(1836)刊行的《[道光]川沙抚民厅志》十二卷首一卷,是姚椿应何士祁之聘而创修的。姚椿代何士祁拟的志序,对是志纂修情形叙述甚详:“川沙之筑城堡也,自明嘉靖三十二年始。其以松江董漕同知为海防清军同知移驻也,在国乾隆二十四年。割上海、南汇两县地为川沙抚民厅同知,在嘉庆十年。划界分管,在十五年。地既新设,事多不具。某于道光壬辰之冬,忝授斯任;明年,以某事移去;迨乙未而复莅斯土。既习其士民,乃始议及志事。详考上、南两邑志所载之隶斯土者,而又历征诸未备,草创为一十二卷。邑之人士属序其首,乃言回:志之由来久矣,其大者以为官守之助,而次亦将使居其地之人与有闻焉。其体当以史氏文文,裁载当时所行吏牍。而川沙当明时遭倭寇蹂躏,迨建城而患息。至于设官分里,以治其邑,所以驯其顽梗,而劝其淳朴,化其秀文,意其美也。然使前无所考,则无可为兴感之资,其欲有所效法者,亦将何以征信乎?然而方隅荒陋,事迹遗落,藏书之家既鲜,通人之迹罕至,欲其详备,却又难矣!然吾闻汉儒刘向之论礼乐四:为其俎豆管弦之间小不备,因是绝而不为,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,大不备或莫甚焉。诚痛哉乎其言也。今地志之书,掌于国史,上于行省,在蕞尔邑诚不为小,苟使创为草稿,以贻后之人,使得有所因藉,繁芜者汰,遗漏者增。川沙虽小,安知邑之人无兴起者?而敢以区区之弇陋固谢为是?故事取质实,而不敢以浮饰掩也;文取详尽,而不敢以简古鸣也;合表于志,欲其赅而易举也;选图于书,欲其省而易明也。诚不敢以此为能,尽吾职分也。其于初基是肇,抑或庶几焉。后之君子有以是正而续成之,则幸尔。”所述修志宗旨可见。川沙抚民厅志志目有:舆图、纪事沿革表、疆域志、山川志、水利志、古迹志、户口志、武备忘、官司志(附职官志)、人物志(附选举志)、田赋志、建署志、学校志、祠祀志、寺观志、陵墓志、经籍志、杂志。是志内容丰富,尤以载述倭寇、教会、风俗、经济等情况详实,具有较高史料价值,尤对近代史研究颇有参考功用。
姚椿(1777~1853),字春木,一字子寿,号樗寮生、樗寮子,自号东佘老尼。斋名有樗寮、养气居、柧庵、通艺阁、晚学斋等。江苏娄县(现为松江县)人,生于乾隆四十二年,卒于咸丰三年,年七十七岁。父今仪,官四川布政使。椿自幼从宦滇蜀,资禀绝人,十岁即通声律,喜博览,遇未见书,必手自抄录。以国子生应顺天乡试,才名噪京师。既而连试不售,夷然不如意。日与洪亮吉、杨芳灿,张向陶极论词赋,气甚凌厉,贤士大夫多道其贤。令仪屡参诸大帅幕,椿奔驰南北,所至必周览山川,广交贤豪。乃求有用之学。凡河渠、农桑、漕务、边防,以及闾闫疾苦,无不反复熟筹,稽之史传,证以游历,思将大用于世。从学桐城姚鼐,得宝应朱泽沄遗书读之,尤服其学,悉访朱氏未刊之书,极力表彰之。道光元年,与彭兆荪同荐举孝康方正,因辞不就,先后主讲河南夷山、湖北荆南、松江景贤书院,成材甚众。椿好学不倦,论文必举桐城所称曰:“好学深思,必知其意”。认为:“文之为用,不外四者:曰明道,曰记事,曰考古有得,曰言词之美。”论诗,以讽谕为主,以音节为辅,以独造为境,以自然为宗。诗学陆游诗外有事之旨,有杜、白新乐府之风。有《通艺阁诗录》八卷、《和陶诗》三卷、《晚学斋文集》十二卷,又选《国朝文录》八十二卷,《樗寮文续稿》一卷。
县志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。通过对县志中有关文化创意产业、艺术表现形式等内容的研究,可以促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。